“中國制造”轉型升級拓展空間
2010年07月08日 14:3 8403次瀏覽 來源: 新華社 分類: 重點新聞
新華社北京7月7日電 制造業(yè)的大國,卻難尋幾個全球叫得響的品牌;鋪天蓋地的產品,卻在高端市場上難覓蹤跡。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下,“中國制造”的尷尬愈加強烈。
“中國制造”,創(chuàng)造了財富,贏得了掌聲,如今卻在新的發(fā)展階段面臨新的挑戰(zhàn):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chuàng)造”轉型,從制造業(yè)大國向制造業(yè)強國蛻變,刻不容緩,時不我待。
“中國制造”面臨新挑戰(zhàn)
?。玻埃埃鼓晡覈谑澜绻I(yè)生產總值中的份額達到15.6%,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制造業(yè)大國。從鋼鐵到服裝,許多產品產量已占據全球總產量的半壁江山,幾乎每小時就能向全球輸出價值1億美元的“中國制造”。
然而,數量如此巨大的“中國制造”卻在國際高端市場上難覓蹤跡。統(tǒng)計顯示,美國市場上50美元以下的日用消費品中,約80%是“中國制造”,生產這些產品的大多數企業(yè)仍處于國際產業(yè)鏈中的最低端,只賺取著一點可憐的加工費,同時卻將資源消耗和環(huán)境污染都留在了中國。
就像在今年世界杯期間大行其道的“瓦瓦祖拉”。這種中國制造的喇叭在南非世界杯期間銷售超過100萬只,售價約為8美元,而它的出廠價只有0.3美元。“每個產品我賺一毛錢,工人賺一毛錢。”生產企業(yè)負責人鄔奕君說,“干了大半年,全算下來,我也就賺10萬元人民幣。”
金融危機給“大而不強”的“中國制造”帶來巨大沖擊,2009年全年出口總額下降達16%。經歷了金融危機中的艱難跋涉,雖然今年前5個月全國出口大幅增長了33.2%,但制造業(yè)長期粗放發(fā)展帶來的“陣痛”仍在持續(xù)。
在“中國家電基地”浙江慈溪,主要生產小家電的華裕集團下屬幾個分廠“幾家歡喜幾家愁”。“去年我們就開始對產品結構進行調整,但調整進度相對較慢的分廠目前的形勢不太樂觀,出口遲遲上不去。”華裕集團總經理黃照奇說,“主要是產品更新換代速度慢,設計人才和熟練技術工人非常短缺。”
他告訴記者,受金融危機影響,企業(yè)去年底一有訂單就接,而今年有色金屬、塑料等原材料價格上揚,利潤空間被壓縮了,波動的匯率也對生產管理和企業(yè)發(fā)展增加了變數。
不僅是生產成本的壓力,日益增多的對外貿易摩擦也給“中國制造”帶來挑戰(zhàn)。僅今年一季度就有10個國家對我國發(fā)起19起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調查。商務部副部長鐘山表示,我國已經成為貿易摩擦的第一目標國和最大受害國,不斷增多的貿易摩擦削弱了我國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與此同時,嚴控“兩高一資”、淘汰落后產能的國家戰(zhàn)略也讓“中國制造”的升級轉型變得日益迫切。
盡管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大量落后產能依然存在,鋼鐵、焦炭、水泥等18個行業(yè)的落后產能占總產能的10%-25%。資源消耗高、環(huán)境污染重,已經成為提高工業(yè)水平,完成節(jié)能減排任務的嚴重制約。
“落后產能與先進產能爭市場、搶資源,破壞正常的市場秩序。只有淘汰落后產能,才能為先進產能騰出空間,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說。
“中國制造”的生存之路變得空前嚴峻。
責任編輯:木子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yemianfei8.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