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特別關稅法案或阻礙全球經濟復蘇
2010年09月27日 8:29 4726次瀏覽 來源: 中國證券報 分類: 重點新聞
9月27日消息 美國國會眾議院籌款委員會24日投票通過了一項旨在對所謂低估本幣匯率的國家征收特別關稅的法案,矛頭直指中國輸美產品。中國證券報認為,這一法案有悖于WTO規(guī)定,帶有濃重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而中美互為第三大貿易伙伴,如果該法案最終付諸實施,中美間貿易爭端的升級將沉重打擊全球經濟。
美方提出的這一法案找不到任何法理支持。法案中稱幣值低估如果為相關出口制造商帶來好處,美商務部可將其視為一種“隱性補貼”而加征反傾銷稅。而目前無論是WTO法規(guī)還是美國國內貿易法案,都沒有一條規(guī)定將幣值問題與出口補貼聯(lián)系在一起。
針對匯率的特別關稅法案延續(xù)的是貿易保護主義的思路,也是美國策劃的一場“秀”。為解決國內就業(yè)問題,奧巴馬年初提出出口倍增計劃,但實施效果并不理想。今年第二季度美國貿易逆差比第一季度增長12.9%,增至1233億美元,為連續(xù)第4個季度增長。眼下美國國內失業(yè)率已高達9.6%,這導致消費市場低迷,進而影響到整體經濟的復蘇。在中期選舉即將開展之際,美國政客再次拋出匯率牌,有轉移國內視線之嫌。
當然,該法案最終立法的可能性仍存懸疑。即使眾議院投票通過,特別關稅法案也需進入?yún)⒆h院立法程序。而此前參議院人士曾暗示,不可能在2010年就此類法案投票,即使參議院通過總統(tǒng)也有權否決該法案。
當前中美互為第三大貿易伙伴,一旦特別關稅法案通過,將嚴重損害中美貿易,這不僅不利于解決中美貿易的失衡,還可能導致連鎖反應,甚至爆發(fā)全球貿易戰(zhàn),其結果只能是“多敗俱傷”。
首先,中國出口產品和出口企業(yè)將受到全面打擊。特別關稅法案給予美國商務部門更加寬泛的“自由裁量權”,也就是說,所有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都可能要接受貿易調查、征收懲罰性關稅,這也是前所未有的。目前中國對美國出口的比重占中國全部出口的18%左右,假如征收特別關稅,中國出口將受到嚴重打擊。
其次,如果美國采用違反WTO規(guī)定的方式來懲罰中國,將面臨多重風險,包括失去其他國家的支持、引發(fā)全球貿易戰(zhàn)以及破壞數(shù)十年來辛苦建立的自由貿易體系等。歷史上一些著名貿易保護案例也很能說明問題。1930年6月,美國頒布“斯姆特·霍利關稅法”,大幅提升2000多種進口商品關稅,引來英法德等國家對美采取報復性關稅,曾使全球貿易規(guī)模在1929年—1934年間萎縮了約66%。
再次,美國企業(yè)和普通消費者將為特別關稅買單。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出口國,亞洲各國出口商品中都有很大一部分經過中國加工后再出口到其他國家。而在中國出口企業(yè)中有很多是外商企業(yè),美國制造業(yè)的生產大批外包到亞洲,其產業(yè)鏈整合已經根深蒂固。關稅變化將會使生產鏈上下游行業(yè)同時受到打擊,生產成本的上升最終將由美國公司以及消費者承擔,這更不利于美國國內消費的回升。美國36家商會已經聯(lián)名致信國會,強烈反對通過特別關稅法案,也說明該法案不得人心。
最后,全球經濟復蘇之路將受到阻礙。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經濟對全球經濟復蘇貢獻巨大。但出口復蘇一旦受到貿易保護主義侵害而中途夭折,中國穩(wěn)健的經濟將遭到沖擊,全球資本市場動蕩加劇。在歐美國家風險猶存的情況下,假如全球經濟出現(xiàn)“二次衰退”,復蘇之路將變得更加漫長。
正如溫家寶總理所言,匯率問題并不是中美之間貿易失衡的主因,而美國的投資和儲蓄結構才是美國貿易赤字的主要原因。實際上,國際金融危機爆發(fā)后美國出口中國的市場份額還有所增加。在2009年美國出口份額中,對中國占6.8%,比2008年增長1.4個百分點。這意味著美國2008年以后在日本市場減少的份額全部轉到中國市場來,其增長部分相當于美國對巴西出口的一半。中國證券報認為,從當前形勢看,無論是貿易前景還是貿易結構,中美之間都是互補的。假如美國當局不從中美雙方的共同利益出發(fā),求同存異解決問題,而是一意孤行向對方施壓,結果只能是“損人不利己”,最終將“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責任編輯: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yemianfei8.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jù)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