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外貿司:2010年中國錫市場運行報告
2011年03月10日 10:20 4443次瀏覽 來源: 商務部外貿司 分類: 錫
一、行業(yè)運行特點
(一)價格創(chuàng)歷史新高
2010年國際市場錫價出現大幅上漲。上半年國際市場錫價走勢較為平穩(wěn),主要在15000-19000美元/噸之間震蕩。下半年以后,錫價出現大幅攀升,并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導致2010年國際市場錫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經濟逐漸復蘇,消費大幅增長;而全球錫產量減少,造成供應出現較大缺口。2010年在主要錫生產國中,僅中國的精錫產量有10%以上的增幅,其他國家產量均與2009年持平或減少,尤其是印尼,產量降幅約為14%。
2010年倫敦金屬交易所錫現貨及三個月期貨年均價分別為20408美元/噸和20442美元/噸,同比上漲50.4%和52.8%。2010年錫價漲幅在為倫敦金屬交易所基本金屬中居首位。
國內現貨市場上錫價走勢大體跟隨國際市場波動,但下半年國際市場錫價大漲后,國內市場錫價受限于大量的社會庫存而逐漸滯后,遠低于國際水平。上半年,國內市場錫價震蕩區(qū)間為13.3-14.6萬元/噸;三季度錫價波動區(qū)間為14.5-15萬元/噸,四季度為15.7-16.3萬元/噸。2010年國內市場錫平均價為14.6萬元/噸,同比上漲34.3%。
?。ǘ┲袊a產量保持增長
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yè)協會的統計數據,2010年我國錫精礦產量為83636噸(金屬量),同比增加15.4%;精錫產量為14.9萬噸,同比增長11.1%。當年我國與世界其他主要精錫生產國相比,生產狀況比較良好。
2010年第四季度,由于設備大修,云南錫業(yè)、云南乘風金屬公司等都停產1個月左右,另有部分企業(yè)受地方節(jié)能減排限電政策影響,被迫采取減產措施,精錫產量下降比較明顯。這一期間,雖然國內外市場錫價高漲,刺激中小企業(yè)產量有所增加,但增加的產量仍不足以彌補主要企業(yè)的減產部分,國內市場錫供應開始逐漸顯現緊張。
?。ㄈ┪村戃堝a進口同比下降,精礦進口增長
據海關統計,2010年,我國未鍛軋錫出口量為713噸,同比增加4.2%。自2008年開始針對未鍛軋錫的出口征收10%關稅后,我國未鍛軋錫出口下降明顯,連續(xù)三年的出口量都維持在600-700噸,與2007年之前上萬噸的出口規(guī)模相比,差距明顯。
2010年我國累計進口未鍛軋錫15979噸,同比下降23%。進口下降主要是由于國內外市場錫價"外高內低",進口有較大利潤空間,促使進口量劇增。2010年國內外市場錫價比例回歸正常軌道,進口無利可圖,進口量相應下降。但2010年我國依然是精錫的凈進口國,全年精錫凈進口達15266噸。
2010年我國進口錫礦砂及其精礦19840噸(實物量),同比增長94.4%。雖然折合成金屬量后,進口錫精礦在精錫冶煉原料中所占的比例還比較小,但預計將呈現增加趨勢。
2010年我國共計進口錫合金、錫材和其他錫制品13147噸,同比減少1.7%;出口錫合金、錫材和其他錫制品8395噸,同比增加82.5%。
(四)消費穩(wěn)步復蘇
2010年我國錫消費量約為14.7萬噸,同比增長11.1%。國內電子電器行業(yè)對各種錫焊料產品的需求大幅增加。據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統計,1-11月,我國電子信息產品出口5348億美元,同比增長31.5%,已經占當期全國外貿出口額的37.6%,電子信息產品出口逐步進入平穩(wěn)發(fā)展階段,從而保證了國內錫消費的穩(wěn)定增長。
2010年國內鍍錫板生產表現穩(wěn)健,生產、銷售較為平穩(wěn);鍍錫板出口增加較大,當年我國累計出口鍍錫板67.3萬噸,同比增加64%。
2010年錫化工行業(yè)的用錫量也出現一定增長,尤其是用作PVC熱穩(wěn)定劑的有機錫系列產品消費增加明顯。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我國未鍛軋錫出口量不多,但實際上目前仍有大量錫錠經簡單加工后,以其他錫制品稅號出口。這實際上依然是低附加值的原料性產品出口。導致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我國對錫錠出口征收10%的關稅,而變相出口可規(guī)避關稅征收。
責任編輯: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yemianfei8.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