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偽概念炒作 大規(guī)模商業(yè)化最少五年
2014年06月20日 9:27 1727次瀏覽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分類: 有色市場
繼2011年中國寶安引領出概念,2013年石墨烯被爆炒之后,2014年6月石墨烯概念三度襲來,包括中超電纜、方大碳素、烯碳新材股價節(jié)節(jié)攀升。
在一系列華麗概念炒作的背后,主要源于兩大誘因:“中國石墨烯資源20年內將耗盡”的消息以及業(yè)界某大佬一句“石墨烯或將顛覆硅片產業(yè)”的預言。
“市場上都在炒作概念,事實上石墨烯是以平方米來計算的,用克、公斤、噸等計量單位來衡量都不是石墨烯。”6月19日,深圳六碳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許子寒告訴記者,石墨烯和石墨資源無關,工業(yè)化生產的石墨烯最主要的原料是富含碳的氣體,如甲烷氣體和乙炔氣體。
石墨烯是二維結構的存在,以原子為單位,是目前世界上已發(fā)現(xiàn)的最薄、最堅硬的納米材料,而且結構非常穩(wěn)定,柔韌性很好,同時也是目前已知導電性、導熱性最出色的材料。
清華大學材料系在石墨烯的研究方面處于國內領先水平,沈萬慈領導的研究團隊曾做過石墨烯生長及應用到電池材料等方面的實驗。“但是實驗室的產品是一回事,到實際的應用又是另一道門檻,因為成本降不下來,所以我認為10年左右石墨烯才能成產一個新型產業(yè)。”沈萬慈是業(yè)內公認的碳材料專家、清華大學退休教授,同時兼任中國非金屬礦工業(yè)石墨協(xié)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作為中國在該領域的最權威研究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劉忠范則稍微樂觀,其認為石墨烯大規(guī)模應用至少需要5-10年。
那些炒作石墨烯的上市公司
“真正做成工業(yè)品性價比不高,在目前行不通”
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安德烈·杰姆和克斯特亞·諾沃消洛夫發(fā)現(xiàn)石墨烯,并由此讓兩位科學家在2010年登頂諾貝爾物理獎。同時,由于石墨烯厚度僅僅為一個碳原子,為世界上已知的最薄材料。
“我們公司的CVD設備在過去一年的銷量增長了20%-30%左右,客戶都是科研院所,公司客戶談得很多,但都在觀望。”國際知名石墨烯設備企業(yè)美國CVD Equipment Corp. (Nasdaq: CVV)感受到中國石墨烯發(fā)展的熱浪,其中國區(qū)銷售經理李偉坦言,公司2005年開始進入中國市場,目前中國國內定制的產品以出產4英寸及以下的CVD設備為主。
李偉告訴記者,公司的產品價格在30-100多萬美元/臺之間,然而目前市場更多的是嘗試階段,成本降低是一個國際性難題。同時目前市場上炒作多是石墨烯粉末等產品,不是理論上定義的石墨烯,“否則以國內的資金追捧效率和對市場的把握,應該很快上馬生產線”。
如果以“大石墨烯”概念來概括,可分為:石墨烯微片(Graphite)、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石墨烯(Graphene)。但是,國際意義上承認且是獲得諾貝爾獎的石墨烯僅是后者一種。
沈萬慈告訴記者,目前市場上魚龍混雜,大家都在說自己是石墨烯,但沒有告訴大家到底是石墨烯微片、氧化石墨烯,還是真正意義上的石墨烯,“因為目前宣傳石墨烯概念的這些廠家,如果很多產品目前真的大規(guī)模使用上石墨烯,那么足以支持這家公司破產”。
事實上,石墨烯尚處研發(fā)當中,其產業(yè)化之路仍然漫長,如歐盟給諾基亞的13.5億美元是用于其未來10年的石墨烯研究,但國內炒作之風已然盛行。
“我們這樣來比喻,如果真要以重量計算,2000平米的石墨烯是1克左右,如此全世界的產量不會超過1公斤。”許子寒介紹,出于產業(yè)原因考慮,石墨烯產業(yè)化在中日韓三國稍有起步,但歐美尚處實驗攻關階段。
沈萬慈告訴記者,一個四川的石墨企業(yè)曾向其咨詢投資石墨烯事宜,“我跟他說,你這樣做容易打水漂。實驗室出來的東西是一回事,真正做成工業(yè)品性價比不高,在目前行不通”。
在沈萬慈看來,石墨烯的產業(yè)化在四五年內沒有商業(yè)價值,企業(yè)更應該做的是和相關的科研院所合作,及時跟進技術動態(tài),等待石墨烯可以大規(guī)模商用的時代到來。
有資本市場人士評論,在石墨烯研究剛剛起步時,A股市場上的石墨烯偽概念橫行,在股價被節(jié)節(jié)推高背后,一些公司股東減持盛宴正酣。
責任編輯: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ǎng):www.yemianfei8.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wǎng)聲明:本網(wǎng)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wǎng)”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wǎng)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wǎng)(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wǎng)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jù)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wǎng)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