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 id="5tttj"></sub>
<noframes id="5tttj"><font id="5tttj"></font>

<progress id="5tttj"></progress>
<sub id="5tttj"><font id="5tttj"></font></sub>

    <thead id="5tttj"></thead>

    <noframes id="5tttj"><progress id="5tttj"></progress>

      “60秒鋁電池充電”成果屬于誰?

      2015年04月13日 10:2 3588次瀏覽 來源:   分類: 鋁加工   作者:

       
        ■ 主要研發(fā)者為湖南大學教授還是斯坦福華裔教授引爭議
        ■ 論文署名有講究
        《Nature》網絡版顯示團隊作者共11位,湖南大學副教授魯兵安位列第三作者,斯坦福教授戴宏杰名列最后。

      1
        《人民網海外版》4月9日報道《湖南大學成功研發(fā)快充電池》


        在《Nature》公開的作者信息中,湖南大學副教授魯兵安為并列“第一作者”之一,是項目的具體實施者,而位列團隊作者最后的斯坦福華裔教授為“通訊作者”,是整個項目的負責人。
        前幾天,科技新聞界遇上“大事兒”了!一個以華裔研究人員為主的美國研究團隊開發(fā)出一種鋁電池:僅60秒就能讓手機電力“滿血復活”,這一成果還于4月6日被刊登在科學權威期刊《Nature》網絡版上。一時間,媒體紛紛對這一消息進行報道、轉載。這是一個怎樣的團隊?有哪些華裔研究人員?
        媒體報道各執(zhí)一詞
        4月7日,人民網科技頻道對這一消息發(fā)表題為《85后博士引發(fā)電池革命 研究成果昨登Nature》的報道。85后博士是誰?報道隨后提到了這名研發(fā)者的名字:“如今,隨著湖南大學物理學院副教授魯兵安等人的研究成果——鋁離子電池面世……電池產業(yè)亦將產生革命性變化。”報道最后還附上了湖南大學副教授魯兵安的個人簡介:“1985年出生的魯兵安,2012年博士畢業(yè)后到湖南大學工作,現為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副教授。”
        到了4月8日,人民網轉載了科技日報的一篇《世界進入“鋁”電池時代》,文中提到“美國華人科學家研制出首款可商業(yè)應用的高性能鋁電池”,不過這篇報道里,該研究的領導者是斯坦福大學化學教授戴宏杰。
        戴宏杰是誰?早報記者從斯坦福大學化學院官網發(fā)現,他于1989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應用物理系,之后分別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哈佛大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他于2004年獲“裘利斯史普林格應用物理獎”、2006年獲美國物理學會“詹姆斯·C·麥高第新材料獎”、2009年被評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據清華大學新聞網報道,戴宏杰在2006年便成為斯坦福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湯森路透集團發(fā)布的2000-2010年全球頂尖一百名化學家名人堂榜單共有12位華人科學家入選,其中戴宏杰總排名第七,華人排名第一。
        但是,《人民日報海外版》4月9日第四版的報道卻題為《湖南大學成功研發(fā)快充電池》。文中說道:“記者從湖南大學了解到,倫敦時間4月6日,國際頂級學術刊物《Nature》在線發(fā)表了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魯兵安副教授作為‘第一作者’之一的論文《快速充放電鋁離子電池》。”又提及“魯兵安同美國斯坦福大學戴宏杰課題組進行實驗”。
        巧的是,同一天新華網國際頻道發(fā)表了題為《美國大學研發(fā)快速充電鋁電池》的報道,標題截然不同,“湖南大學”變成了“美國大學”。這篇文章對這一團隊的稱呼是“斯坦福大學化學系教授戴宏杰和他的團隊”。
        研究團隊領導者
        為斯坦福學者
        4月10日,實名認證為“獨立經濟學家,《大博弈》、《反思中國》作者”的博主克里斯托夫·金的一條微博引起了網友爭議:“斯坦福大學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戴宏杰歷經18年研發(fā)了新型鋁離子電池,戴教授將11位參與者的名字列在《Nature》文章前列,自己排在最后,可給戴教授做了一年弟子的湖南大學訪問學者魯兵安回國后在媒體上貪天功己有,只字不提戴教授,這么年輕就這樣無恥,同是湖南人差別為何這樣大?”截至早報記者發(fā)稿,這條微博已有1600多條轉發(fā)量,近370條評論。
        早報記者從湖南大學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的官網新聞《魯兵安副教授在Nature發(fā)文實現我校零的突破》中確認,魯兵安現為湖南大學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副教授,出生于1985年。文中也提到:“2014年5月,在國家留學基金委的支持下,(他)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前往美國斯坦福大學化學系戴宏杰課題組進行為期一年的交流訪問。”
        那么,到底是誰領導團隊研制出這款鋁電池?早報記者查閱了《Nature》于4月6日公開的作者信息,發(fā)現團隊作者共有11位,分別是Meng-Chang Lin、Ming Gong、Bingan Lu(魯兵安)、Yingpeng Wu、Di-Yan Wang、Mingyun Guan、Michael Angell、Changxin Chen、Jiang Yang、Bing-Joe Hwang和Hongjie Dai(戴宏杰),也就是說,魯兵安位列第三,而戴宏杰名列“最后”。
        但在附上的作者介紹中,《Nature》寫明Meng-Chang Lin、Ming Gong、Bingan Lu 和Yingpeng Wu這四位作者貢獻相當(equally),并列第一作者,且這四人都屬于斯坦福大學的研究團隊,之后也提及Bingan Lu(魯兵安)的另一單位是湖南大學物理與微電子科學學院。隨后,《Nature》對該團隊每位作者的具體貢獻作了介紹。其中,項目構思(idea)來自Meng-Chang Lin和戴宏杰,而文章的通訊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也為戴宏杰。武漢大學出版科學系教授王曉光告訴早報記者,有多名作者的論文,其具體貢獻要以期刊說明為準。“一般情況下通訊作者貢獻大,通訊作者是項目負責人,一般也是項目方案提出人。而第一作者是具體實施人和撰寫人。”
        同時早報記者發(fā)現,在斯坦福校報的報道中,戴宏杰為團隊成果進行了介紹。文末還說明這一研究團隊的支持源于美國能源部、臺灣工業(yè)技術研究所、斯坦福大學全球氣候與能源項目組、斯坦福大學能源研究所和“臺灣教育部”,但并未提及湖南大學。
        也就是說,湖南大學副教授魯兵安對新鋁電池確有貢獻,但整個研究團隊的領導者還是戴宏杰。雖然2007年6月,戴宏杰受聘為湖南大學客座教授,但若說“湖南大學成功研發(fā)快充電池”,依然存有不妥。

      責任編輯:四筆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yemianfei8.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

      国产成人无码AⅤ片观看视频,国产成人无码久久久免费AV,亚洲精品无码九九九九,日韩一级A一区无码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