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迷科研的劉一寧
2015年06月02日 9:29 5605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鉛鋅資訊 作者: 朱桂華 戴惠敏
在株洲冶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總能看到這樣的一個身影,頭發(fā)花白、衣著樸實、身板挺立,忙碌地穿梭在各個實驗室里。
“劉教授,前年做銀浮選的實驗,……”“原料銀含量350克每噸,經一粗二精二掃,精礦銀含量2000克每噸的那個么……”“藥劑制度當時是什么樣的?”“高溫硫化半小時……”他就是株冶公司一級專家、技術中心首席專家劉一寧。他就像個“移動記錄本”,實驗數(shù)據、操作條件、設計方案等都精確地儲存在他腦海里,大家碰到難題總是來請教劉教授。
“解開技術難題是一件非常令人興奮的事情。”
自大學畢業(yè)分配進入株冶技術中心,近30年來,劉一寧一直沉“迷”在看似枯燥乏味的科研中, 解開了一個個技術難題。
2010年9月,鋅電解大規(guī)模燒板??粗粔K塊斑駁的析出鋅,大家都急在心里。劉一寧所在的團隊接到解決這個難題的任務,大家蹲點在電解槽上,測量各種數(shù)據,觀察現(xiàn)象變化,不時做著記錄,思考,討論,研究,蹲累了就伸伸腰,冷了就跺跺腳,不經意間一整夜就過去了。天亮了,團隊里的年輕人都腰酸背痛了,大家勸年近花甲的劉一寧回家去休息。他說:“有點思路了,我要去做幾組實驗驗證下。”他毅然地拖著疲憊的身體向實驗室走去。
就這樣連續(xù)3天,劉一寧不是在現(xiàn)場就是在實驗室。通過反反復復的試驗,終于,導致燒板的元兇找到了--“骨膠”。大家依據試驗結果指導生產,控制了骨膠的加入量,燒板現(xiàn)象便逐步得到解決。
就是這種癡迷,劉一寧堅守在科研第一線。先后主持了“銦系列產品研制和產業(yè)化”、“從廢靶中綜合回收銦、錫的研究和應用”等50多項科研攻關任務和新產品開發(fā)項目,獲得省部市級科技進步獎10多項,授權發(fā)明專利20多項,發(fā)表論文數(shù)十篇,他也被評為省企業(yè)“十優(yōu)百佳”先進個人、公司標兵、公司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等。
“創(chuàng)新,就是把之前的不可能變成可能。”
銦是鉛鋅冶煉企業(yè)綜合回收重點產品之一,可是銦生產工藝存在流程長、中間損耗高、回收率低等,嚴重影響銦產品創(chuàng)效能力。如何提高銦的回收率成為挖掘增效的重點課題,于是公司曾花費大量人力和物力進行過離心萃取提銦技術的研究,但因未攻克關鍵技術,致使銦萃取過程乳化無法控制而終止研究。
2009年9月,劉一寧提出了直接從氧化鋅酸性浸出液中萃取提銦新技術研究項目。當時很多人認為這項工藝在公司原料如此復雜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實現(xiàn), “創(chuàng)新,就是把之前的不可能變成可能。一切都以事實說話”。劉一寧憑著這股堅韌的勁頭,在質疑聲中開始了實驗。
由于原料異常復雜,萃取經常乳化,數(shù)月下來數(shù)百個試驗樣全呈牛奶狀。實驗的停滯不前,讓他茶飯不思,但他沒有輕易放棄,不管在廠里還是在家里,沒有一刻停止思考。甚至半夜想到了什么就馬上爬起來,趕到實驗室立即進行驗證,實驗數(shù)據也寫滿了好幾個本子。2010年3月的一天,冷風嘯嘯,氣溫接近零度。晚上,正在家吃飯的他看著碗中的湯,突然想到:可以將溶液先進行凈化,再進行萃取。隨即,他放下還未吃完的飯,驅車趕到了實驗室。實驗終于有了突破,他頓時開心得像個孩子。
通過一年的技術攻關,萃取分相越來越清晰,指標越來越接近理想。2011年6月,直萃第一次半工業(yè)試驗開始進行。夏日炎炎,工作一天下來衣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劉一寧與大家一起,解決了工藝、設備、指標優(yōu)化的等一連串的問題。那段日子,大家雖然非常累但沒有人抱怨,心里都明白“劉教授這么大年紀了還這樣工作,我們年輕人有什么可抱怨的”。
鍥而不舍,終于迎來了優(yōu)于行業(yè)水平的結果。2012年5月,銦直萃項目終于揭開了面紗,成功應用于生產。至今,已創(chuàng)效數(shù)千萬元,成為公司的效益增長點。
責任編輯:楊翼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yemianfei8.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