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旱逢甘霖 大宗商品投資者看到“底部”希望
2015年11月02日 8:35 2439次瀏覽 來源: 華爾街見聞 分類: 期貨
大宗商品基準指標四年來跌入十余年低谷,與本世紀高位相比已經腰斬。西方分析人士越來越傾向于認為商品價格大多見底,但由于主要消費國中國的需求下滑,找不到實力相當的替代需求方,以及全球庫存還普遍較高,底部持續(xù)時間可能很久,大宗商品不會很快徹底翻身。
彭博大宗商品指數已經跌了四年,較2011年5月的巔峰高位跌去50%,跌入本世紀最低點。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提到,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和分析師相信,許多大宗商品的價格實際上已經見底。
投資大宗商品約150億美元的PIMCO旗下投資組合經理Nic Johnson就認為,無論是絕對低位還是可能從現在起今后幾周會稍微跌一些,大宗商品都已經集體觸底。
但這次觸底可能會持續(xù)得比較久,短期內不會明顯大反彈。巴克萊的大宗商品研究主管Kevin Norrish認為:“可能已經到了底部,但可能是長期底部。”
分析師不看好短期反彈的主要原因還是大宗商品主要消費國中國的需求降溫。對于這輪商品熊市,中國經濟在經歷轉型時增長明顯放緩是主因。
瑞士寶盛銀行(Julius Baer)駐蘇黎世大宗商品研究主管Norbert Ruecker認為,大宗商品投資者現在最關心的是價格是否終于見底。他指出,今后“需要另一個中國,可我沒有發(fā)現它存在。”
另一個壓制反彈的因素是大增的庫存。比如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數據顯示,過去兩年,谷物的庫存量占消費量的25%,為十多年以來最高比例。商品的庫存會削弱供應沖擊對價格的推升影響。
大宗商品跌價只持續(xù)了一段時間,這不代表已經做好大逆轉的準備。哥倫比亞大學一項追溯到19世紀的大宗商品價格研究顯示,商品的周期通常持續(xù)20到40年。
華爾街見聞本月文章提到,高盛報告指出,大宗商品本月上旬的反彈并非基本面顯著改善的體現,長期趨勢在于供給周期變化,以及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對商品需求的再平衡。換言之,長期來看,供給和中國才是關鍵。
長期以來,高盛一直認為,在過去十年內新興市場,尤其是中國提振了大宗商品的強勁需求。價格上漲后全球需求減少,但價格刺激了商品生產商擴張產能和頁巖革命等科技創(chuàng)新,直接導致當前供應過剩。
本月初,高盛全線下調金屬價格預期,預計銅價將在今年年底跌至4800美元,明年則將進一步跌向4500美元。而如果一系列不利因素集中出現,銅價甚至可能跌破4000美元。
對于今年的大宗商品大跌,高盛認為是由三大宏觀因素所致:產能增加和開采成本下降(通縮),新興市場需求疲軟和美元升值(市場分化),新興市場債務再平衡(去杠桿)。
責任編輯:葉倩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yemianfei8.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