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 id="5tttj"></sub>
<noframes id="5tttj"><font id="5tttj"></font>

<progress id="5tttj"></progress>
<sub id="5tttj"><font id="5tttj"></font></sub>

    <thead id="5tttj"></thead>

    <noframes id="5tttj"><progress id="5tttj"></progress>

      師昌緒榮獲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11年01月14日 14:17 17387次瀏覽 來源:   分類: 重點新聞


      師昌緒:“好管閑事”的戰(zhàn)略科學家

      F201101140902084086314661

        人物小傳:1920年生于河北省徐水縣,1945年畢業(yè)于西北工學院礦冶系,1952年獲美國歐丹特大學冶金博士學位,1955年回國。他是我國著名的物理冶金學家、材料科學家、戰(zhàn)略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曾任中科院金屬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部技術科學部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中國工程院副院長。
        這是一位九旬老人的退休生活:每天上午8點鐘離開家,9點鐘到辦公室,來訪的客人有時一天好幾撥,請他提供咨詢意見的、指導科研工作的、題詞的、寫序的……幾乎有求必應。此外,去年一年,北到哈爾濱、南到廣州,他出了10次差,還在北京主持、參與了幾十個學術會議。
        這位樂此不疲、退而不休的老人,就是2010年度榮獲國家科技獎最高獎的兩位得主之一,我國高溫合金材料的奠基人、在材料腐蝕、鎂合金、碳纖維等多個領域貢獻卓著的戰(zhàn)略科學家?guī)煵w先生。
        “我這樣的生活很沒意思,也不希望別人都像我一樣。”師先生自我解嘲說:“但我已經是這么個定型了,在家反而苦惱,所以天天工作,生活很充實,覺得能對得起國家、民族,也就是這個樣子。


        “美國人做出來了,我們怎么做不出來?”
        1月7日上午,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以下簡稱基金委)的一間會議室里,記者見到了91歲的師先生。雖然發(fā)已掉光、牙已全無,但老先生卻背不駝、眼不花,步伐穩(wěn)健、思維敏捷。聽著后輩和老同事講述他的往事,師先生時而會心一笑,時而神色凝重;他對數十年前的事情記得一清二楚,時不時插話補充兩句;說到激動處,忍不住用手指敲得桌子“篤篤“直響。
        “北京、上海,這兩個地方任你選。”1955年6月,時任中科院技術科學部主任的嚴濟慈,對剛從美國回來的師昌緒說。
        結果,這位35歲的洋博士選擇了沈陽,因為中科院金屬所在沈陽。到金屬所后,他被指定為鞍鋼工作組的負責人,由物理冶金理論研究,轉向煉鋼、軋鋼工藝開發(fā)。兩年之后,師昌緒又服從國家需要,轉任金屬所高溫合金研究組的負責人,帶領一支小分隊常駐撫順鋼廠,研制航空發(fā)動機的核心材料高溫合金。師昌緒帶領科研人員奮力攻關,很快開發(fā)出代替鎳基合金GH33的鐵基高溫合金GH135,用這種新材料制作的航空發(fā)動機關鍵部件渦輪盤,裝備了大量飛機。
        更難啃的骨頭在后面。1964年,中國的新型戰(zhàn)斗機設計出來了,就差發(fā)動機用的耐高溫高壓渦輪葉片。此前,只有美國能研制這種空心葉片,國內的人都沒見過。一天晚上八九點鐘,航空材料研究所的副總工程師榮科找到師昌緒家里,問他能不能牽頭搞空心葉片。“我也沒見過空心葉片,也不知道怎么做。”師先生回憶說,“但我當時就想,美國人做出來了,我們怎么做不出來?中國人不比美國人笨,只要肯做,就一定能做出來。”
        第二天,他與時任金屬所所長的李薰先生研究決定接受這個任務。榮科聽到這一消息自然高興,但同時也“提醒”師昌緒:我可是立了軍令狀的,做不出來,我把腦袋割下來。師昌緒一笑:咱們就共同承擔吧。
        為啃下這塊硬骨頭,由師昌緒掛帥,從金屬所的相關研究室挑選了“一百單八將”,成立了專門的項目組。他們采納了容科“設計材料制造一體化”的建議,與發(fā)動機設計和制造廠等合力攻關。在當時的條件下,要在100毫米的葉片上均勻做出粗細不等、最小直徑只有0.8毫米的9個小孔,談何容易!他們攻克了型芯定位、造型、澆注、脫芯,以及斷芯無損檢測等一道道難關,于1965年研制出中國第一代鑄造多孔空心葉片,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能研制這種葉片的國家。
        后來,國家決定把空心葉片的生產轉移到遠在貴州的一個工廠,航空部點名師昌緒帶隊到生產第一線,幫助解決生產中的技術難題。當時從沈陽到貴陽要坐48個小時的悶罐火車,路上連喝的水都沒有。工廠的條件極為艱苦,一日三餐吃的都是發(fā)霉的大米和紅薯干,以至于廠里的總工程師過意不去,利用星期天到集市上買來白面,給科研人員蒸饃改善生活。師昌緒他們日夜在車間里鏖戰(zhàn)。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他們終于克服了實際生產中的技術難關,至今所生產的數十萬個葉片沒出過一起質量問題。
        “當時當然有壓力了,但關鍵看你敢不敢往前沖。”憶當年,師先生雄心不改,“只要努力,肯定能做出來,除非你不努力。”


        “我自己最大的特點,就是好管閑事”
        “師先生,這個事您可別管!”2000年春,年近80的師昌緒找到基金委材料科學部原常務副主任李克健,說想和他一起抓一下碳纖維。李克健聽后立馬搖頭,“這事太復雜!誰抓誰麻煩!”
        李克健說的是大實話。質量輕、強度高的碳纖維是航天、航空用基礎原材料,我國從1975年就開始攻關,大會戰(zhàn)搞了不少,錢花了很多,但就是拿不出合格穩(wěn)定的產品,以至于許多人避之唯恐不及。
        “我們的國防太需要碳纖維了,不能總是靠進口。”師先生說,“如果碳纖維搞上不去,拖了國防的后腿,我死不瞑目。”
        李克健聽后深受感動,接受了師先生的邀請。這年8月,師先生召集了由原國防科工委、科技部、總裝備部、基金委等相關單位58人參加的座談會,探討怎樣把碳纖維搞上去。大家的一致意見是,碳纖維能搞上去。會議紀要里,專門寫了這樣一句:請師昌緒院士作為技術顧問和監(jiān)督。
        師先生欣然從命,很快又召集了第二次座談會,討論具體方法。座談會上,有人給師先生潑涼水:上億的資金哪里去找?就是錢弄來了,誰去協(xié)調指揮?過去幾個部委聯合起來都沒弄好,你師老能指揮得動么?
        “只要國家需要,困難再大也要干!”不服輸的師先生上書中央,陳說利害。很快,這封信批轉到科技部,科技部在863計劃中專門增設了1億元的碳纖維專項。在實施過程中,師先生吸取以前的教訓,定了一條規(guī)矩:統(tǒng)一領導,誰拿專項的錢,誰就歸我們管,不管你是哪個單位的。然后,專項領導小組派人到申報單位,現場取樣,讓第三方單位統(tǒng)一測試。數據出來后,大家一起討論,優(yōu)勝劣汰,結果。志在必得的一所知名大學落選,產品過硬的民營企業(yè)威海拓展一舉中標。師先生一抓到底,不僅多次到威海實地指導,還專門給航空總公司寫信化緣3000萬元,幫助相關單位開展應用試驗?,F在,無論是航天還是航空,我國所需的碳纖維已可立足國內,完全依賴進口成為歷史。
        “我自己最大的特點,就是好管閑事”。師先生笑稱。
        凡是對國家有益的,對別人有益的,他都不避利害,樂于去管。
        “師老很有眼光,他所管的閑事,要么是剛剛起步、困難很多,要么是涉及面廣、關系復雜。只要這些閑事關系到國家的重大需求,師先生就抓住不放,該呼吁的呼吁,能扶持的扶持。”李克健說。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多個部委在全國各地陸續(xù)建立了26個材料環(huán)境腐蝕試驗查與監(jiān)測網站,檢測材料在大氣、海洋、土壤等環(huán)境中的腐蝕數據,為今后的大工程建設提供選材和防腐設計的決策依據。據基金委原秘書長袁海波回憶,8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大刀闊斧地推進科技體制和撥款制度改革,期間出現盲區(qū),許多腐蝕監(jiān)測站成為被遺忘的角落,陷入人走站亡的困境。1986年,基金委會成立,出任副主任的師昌緒力排眾議,說服有關部委的領導,把腐蝕監(jiān)測站的的數據檢測分析建設列為基金委的重大項目,常年給予支持。后來等三峽大壩和核電站等工程上馬時,大家才發(fā)現:腐蝕監(jiān)測站提供的數據資料太重要了!
        上世紀90年代,生物醫(yī)用材料在國際上方興未艾。由于我國起步晚,跟國外的差距很大,搞生物醫(yī)用材料的學者和企業(yè)地位不高,這方面的研究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李克健回憶說,當時師先生敏銳地覺察到,生物醫(yī)用材料將是事關13億國人健康的大產業(yè),應該加快發(fā)展。經過他多方奔走,中國生物材料委員會在1996年宣告成立。由于該委員會的人員涉及十幾個學會,關系比較復雜,找不到合適的主席人選,75歲的師先生只好勉為其難,連續(xù)干了兩屆。去年,中國科協(xié)批準成立中國生物材料學會;明年,世界生物材料大會明年將在成都舉行。
        ……
        數十年“管閑事”的結果,是“管”出了一位名副其實的戰(zhàn)略科學家。


        “我這個人沒什么本事,就是能團結大家”
        “與師先生相處20多年,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他的親和力。不管到哪兒,在哪個地方工作,都有很強的親和力、吸引力和凝聚力。”說到這里,袁海波很是感慨,“作為一個大科學家,做到這一點是很不容易的。在技術科學和工程科學領域,尤其需要團隊精神,需要德高望重的學術牽頭人,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凝聚起來。“這一點,當前在我國科技界特別重要,也特別不容易!”
        親和力來自淡泊名利的品格。國際材料聯合會是世界材料學界的權威學術機構,加入該組織對促進我國材料科學的發(fā)展非常重要。據曾任中國材料研究學會副理事長的袁海波回憶,1986年國際材料聯在美國舉行會議,師先生與清華大學的李恒德教授應約參加,期間做了大量工作,妥善處理了與臺灣相關的議題,終于在1991年底說服國際材聯修改章程,接納中國材料聯合會代表中國成為其會員,臺灣作為中國的一個地區(qū)與中國材料聯合會并存。1991年,中國材料研究學會在中國材料聯合會的基礎上正式成立,許多人認為師先生是該研究會理所當然的理事長。結果,師先生主動讓賢,自己只做顧問。
        “師先生就是這樣,以事業(yè)為重,以把大家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為重,從不考慮自己的位子、自己的利益。”袁海波說。
        親和力來自尊重他人的作風。“1964年我擔任師先生研究室的學術秘書,剛開始挺拘謹的,后來發(fā)現他一點架子也沒有。”說起40多年前的往事,中科院金屬所前所長李依依院士至今仍很動感情,“師先生非常尊重別人,從不把自己擺得很高。他帶領我們研究高溫合金,不像有的老師,要求你一定要照著他說的去做,而是劃一個大的范圍,讓你放手去干;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他也支持你做,哪怕做錯了再重來都可以。跟師先生工作心情是非常愉快的,在他的團結指導下,完全可以指到哪兒就能打到哪兒。”
        讓李依依特別欽佩的,是師先生對每一個人都平等相待,哪怕對方只是普通的工人。“在金屬所工作時,從他家到科研大樓只有一兩百米的距離,5分鐘的路程他要走半個小時,因為一路上老有人找他聊天。前幾年,我跟師先生重回貴州葉片生產廠,老工人們都圍過來跟他握手:"師老師,您好久沒來了!"。”
        親和力來自嚴謹求實的學風。雖然年事已高,但師先生開會做演講、報告,不管是學術的還是管理類的,極少讓別人“代勞”;凡是讓他辦的事情,都一絲不茍,絕不馬虎。袁海波剛擔任基金委秘書長不久,把大家精心編輯的《科技成果匯編》送給師先生過目。“我原以為他大的方面看一看就完了,沒想到每一篇他都認真修改,改了一半多,連每一項成果的英文標題都不放過!”
        1998年,鑒于師先生在高溫合金材料領域的卓越貢獻,包括GE等大公司在內的11個國際跨國公司聯合授予他“突出貢獻獎”,并稱他為“中國高溫合金之父”。
        “這不對!”師先生聽說后立即糾正,“在國內搞高溫合金有人比我早,我只是做了較大的貢獻。”
        師先生說:“我這個人沒什么本事,就在于能團結大家。”(人民網)

      [1] [2][3] [4] 下一頁

      責任編輯:lee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yemianfei8.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

      国产成人无码AⅤ片观看视频,国产成人无码久久久免费AV,亚洲精品无码九九九九,日韩一级A一区无码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