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復旦大學提出一種新型鋰離子電池體系
2016年03月01日 10:57 5558次瀏覽 來源: 復旦新聞文化網 分類: 鋰 作者: 王永剛 董曉麗
近日,復旦大學化學系、新能源研究院夏永姚教授課題組首次提出一種新型的鋰離子(鈉離子)電池體系,該體系正極采用一種含有碘離子、鋰離子/鈉離子的水溶液,負極采用一種固態(tài)有機聚合物,電解質采用硝酸鋰或硫酸鋰的水溶液,聚合物離子交換膜作為隔膜將液態(tài)正極和固態(tài)負極分隔開。
相關研究成果(“Environment-friendly Aqueous Li (or Na)-ion Battery with Fast Electrodes Kinetics and Super-long Life”)發(fā)表在國際頂級學術刊物《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Vol. 2, no. 1, e1501038; DOI: 10.1126/sciadv.1501038)上。該雜志為Science刊物旗下子刊,是一個涵蓋所有學術領域的開放性、綜合性科學刊物。復旦大學先進材料實驗室2014級博士生董曉麗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文章得到了審稿人一致的高度評價(Overall Evaluation: Excellent and Exciting),認為“作者提出了一種新穎的電池體系”(“The authors present an original battery system”),“電池的動力學反應快、壽命長、安全性高,使得這項工作創(chuàng)新而且重要”(“Moreover, this battery displays inherent fast electrodes kinetics, long life and high safety which make this work quite important and innovative.”)。
據介紹,傳統(tǒng)的鋰離子電池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鋰離子在正負極電極的嵌入/脫嵌,也稱“搖椅式電池”。 新型電池工作原理與傳統(tǒng)的鋰離子電池相似:正極反應基于溶液中I3-/I-電對的氧化還原,負極反應基于聚酰亞胺上羰基的可逆烯醇化反應,鋰離子/鈉離子聚合物交換膜為電池隔膜,充放電過程中伴隨著鋰離子Li+(或鈉離子Na+)在正負極之間的遷移。與傳統(tǒng)電池有限的循環(huán)壽命和功率密度相比,該體系中電池的正負極電極反應均不涉及離子在固體材料中的擴散及其由此引起的充放電過程中電極材料的體積,能夠將電池的高能量密度和電容器的長循環(huán)壽命與高功率密度有效地結合起來。實驗表明,正負極材料均表現(xiàn)出較快的電極反應動力學,使得電池表現(xiàn)出類似電容器的高功率性能。電池在0 ~ 1.6V的電壓窗口之間充放電,可以循環(huán)高達50,000次,這遠遠超過了傳統(tǒng)可充電電池的循環(huán)壽命(< 10,000次)。
相對于現(xiàn)有使用金屬氧化物電極材料或有機電解質溶液的二次電池和液流電池,這種新型的鋰離子(鈉離子)電池體系中所有的組分(包括水溶液電解液和電極材料聚酰亞胺和碘基活性物質)都是環(huán)境友好無污染的。而且該電池體系中電極反應并不涉及金屬元素的氧化還原,這也大大降低了電池的制造成本。該電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大、循環(huán)壽命長、安全性高、成本低等優(yōu)異的性能,將來可望用于風力、太陽能發(fā)電等能量儲存、智能電網峰谷調荷等。
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上海市科委和教育部能源材料化學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2011·iChEM) 的資助。
責任編輯:李峒峒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yemianfei8.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