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鋰業(yè)投資迎來“全勝”時代
2016年06月27日 9:11 3584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金屬報 分類: 鋰
盡管未來全球經濟走勢尚無法預知,但只有確保充足的原材料,才能提升高端產業(yè)的競爭力,而鋰則當屬核心材料之一。
2015年12月,全球投資銀行高盛曾將鋰喻為“白色的石油資源”,并預測,盡管全球每年電動汽車電池需求增幅僅為1%,但鋰需求量則驟增7萬噸。英國CRU國際有限公司曾發(fā)布稱,中國的鋰單價從之前的每噸7000美元猛增至近期的2萬美元。據(jù)亞洲金屬網(Asian Metal)的消息,工業(yè)用碳酸鋰價格在過去12個月的時間內暴增了76%。鋰價的快速上揚主要是因為電動汽車和新再生能源儲存裝置用大中型鋰離子電池每年的需求增長速度維持在30%左右。
鋰的原子序數(shù)為3,在化學周期元素表中屬于堿金屬,是銀白色金屬。在金屬中最輕,在固體元素中密度最低。與其他堿金屬一樣,很容易與水、氧氣發(fā)生反應,自然狀態(tài)下僅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20世紀后期開始,主要用作鋰電池和鋰離子二次電池的陽極材料使用,還可以用于制造再充電的高性能電池。與普通電池相比,電壓為3.0~3.6V,高出了2倍以上,在-55~85℃的溫度范圍內均可正常運轉。作為手機或筆記本電腦的電源使用時,可以維持較長的使用壽命。隨著電動汽車的普及,鋰也成了必備的原材料之一。另外,還可以像鋁或鎂合金一樣用作飛機配件材料。
市場調查機構——基準礦業(yè)情報(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的數(shù)據(jù)預測,今年鋰價將高出去年的2倍。之所以出現(xiàn)暴漲,主要是由于市場快速反應資金的大量涌入。另一方面,澳大利亞鋰生產企業(yè)的股價也在暴漲,在過去12個月的時間里,Prospect Resources、General Mining、Pilbara Mineral等三家企業(yè)的股價分別暴漲了350%, 890%, 1039%。
全球鋰的主要產地在澳大利亞和智利,在過去6年間,鋰產量增長了2倍。阿根廷去年一年的產量增加了17%。此外,在玻利維亞、美國、加拿大、芬蘭、塞爾維亞、墨西哥等國的開采也非?;钴S。
隨著以特斯拉為首的電動汽車一躍成為業(yè)內關注的焦點,鋰需求和價格也扶搖直上。近日,特斯拉汽車公司在美國內華達州開建全球最大的電池工廠,計劃在2020年之前生產超過50 GWh的電池,足夠50萬部特斯拉汽車之用。
Pilbara Mineral公司董事約翰·霍姆斯在近日接受全球財經新聞CNBC采訪時表示,盡管對于對于市場未來鋰需求尚不確定,但隨著特斯拉等新型電動汽車的問市,鋰需求將出現(xiàn)井噴。該公司明年計劃在澳大利亞西部的Porthedland地區(qū)生產30萬噸鋰,每噸的生產成本在200美元,鋰價估計在每噸450美元。如果按照目前600美元的交易價來看,利潤頗豐。與此同時,該國礦企阿特拉斯礦業(yè)(Atlas Iron)也開始涉足鋰業(yè)。為了減小負債規(guī)模,公司正在進行大規(guī)模結構調整,并持有Pilbara地區(qū)鋰和鉭礦的股權。
有業(yè)內人士指出,隨著全球企業(yè)爭先生產,鋰也可能會像其他原料一樣出現(xiàn)供應過剩的問題,但鑒于鋰礦開采難度較高,因此,供應不足的現(xiàn)狀還會繼續(xù),價格也將繼續(xù)保持增長態(tài)勢。作為世界鋰進口大國,韓國一直在致力于鋰的自主生產。該國浦項制鐵公司(POSCO)于2010年從韓國產業(yè)通商資源部獲得“能源技術開發(fā)業(yè)務”的支持,在權五俊董事長任職浦項產業(yè)科學研究院(RIST)院長時開始著手鋰業(yè)務。其高效鋰提取技術是一項經濟、環(huán)保的技術,試生產量從2噸,20噸,200噸階段性增長,未來將實現(xiàn)大批量生產。在今年年初與阿根廷Lithea公司簽訂了原料供應協(xié)議,獲得了Pozuelos鹽湖的使用權。通過全球首創(chuàng)的技術POS-LX(POSCO lithium eXtaction),實現(xiàn)鋰的直接提取,為鋰業(yè)務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羅曄)
責任編輯:李峒峒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yemianfei8.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chuàng)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fā)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lián)系,簽署授權協(xié)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jù)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