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過硬 進取無限——株硬高質量發展紀實
2022年09月15日 9:23 50127次瀏覽 來源: 中國有色網 分類: 硬質合金 作者: 何慶文
湘江北上,制造崛起。幸福株洲,再譜華章。
金秋九月,喜訊傳來。株洲硬質合金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株硬)榮獲第七屆湖南省省長質量獎,這是對株硬公司高質量發展最好的褒獎,也是株硬 “追求過硬,進取無限”最好的印證。
制造名城,再添新的榮光。
近年來,株硬作為國家制造業硬質合金單項冠軍示范企業,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不動搖,深入踐行湖南省“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
株硬在中國五礦建設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金屬礦產企業集團、中鎢高新開啟全面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鎢產業集團的偉大征程中積極作為,通過持續改革創新,讓“鉆石牌”商標更閃亮,成為行業耀眼的明星。
創新引領,提升株硬“硬度”
作為國家“一五”時期的156項重點項目之一,株硬始終發揮創新引領作用,與時代同頻共振,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引領行業進步。
株硬目前授權專利726項,其中發明專利授權189項;2018年獲“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稱號;近五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株硬多項產品和技術先后榮獲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株硬以制定先進硬質合金行業技術標準,致力于行業技術質量難題攻關等為切入點,引領行業進步。主導制定一項國際技術標準,實現了國內行業零的突破。
株硬堅持創新引領,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加快技術升級步伐,堅定目標,全力領跑。
株硬從科研體制和機制改革入手:第一招,活力。變“小研發”為 “大研發”,建立市場-研發-生產“鐵三角團隊”,活力迅速激發。第二招,激勵。公司把新產品效益提成獎勵年限由三年調整為五年,研發人員干勁倍增。第三招,筑巢引鳳。公司吸引了國內外知名大學的碩士、博士人才紛紛加盟。
這“三招”落實下來,人才與創新相得益彰,互為增進。株硬新產品對銷售貢獻率保持在30%以上。
株硬積極實施走出去、請進來的策略,積極與國際一流創新企業對標,全面梳理企業科技創新短板清單,集中力量攻克關鍵核心技術,解決“卡脖子”難題。
經過多年努力,株硬科技成果“春色滿園”。株硬螺旋孔棒等產品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高性能球齒產品、風火輪系列輥環、鉆針等重點產品得到快速突破。產品的升級換代,為公司發展贏得了后勁。
如何深入踐行湖南省“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遵循和踐行“五大核心要義”這一行動指南、價值導向和企業精神,推進中國五礦 “五大行動計劃”和“五型五礦”建設,為株洲市打造“世界硬質合金之都”發揮主力軍作用?
株硬的答題是作為株洲市硬質產業協會會長單位,通過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實行檢測平臺開放等舉措,引領行業共同進步。充分發揮硬質合金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技術平臺的作用,加強協同創新,聯合上下游產業和學術機構,建立了產業鏈與產學研協同技術創新聯盟,以及聯合實驗室等,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安全性和競爭力。
株硬一系列自主創新的成績得到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和客戶的肯定,也獲得中央和省市及行業媒體的高度關注,進行點贊報道。
去年6月1日,央視新聞推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特別直播節目《今日中國?湖南篇》,節目對株硬實現進口替代的重點產品進行介紹,點贊公司自主創新工作。株硬創新突破超細微鉆頭合金材料技術,產品成功運用在直徑0.3毫米的鉆針加工中,填補了國內空白,結束了長期受制于人的局面。
持續科技創新,提升了株硬“硬度”,株硬的產品更加豐富、“大小通吃”,有要用放大鏡才看得到“真身”的“小精怪”;也有超過200公斤的“大家伙”,鋼鐵在它面前如同“面團”。它們能“上天入海”,大國重器,川藏鐵路等國家重大工程都有其身影;它們還能“鉆山打洞”,株硬生產的盾構刀成為盾構機的“利齒”,掘出一條條隧道。
株硬產品的競爭力與品牌影響力日益增強,增強了株硬的底氣,參與國際競爭不落下風,屢屢勝出。
深化改革 跑出株硬“速度”
作為新中國硬質合金的搖籃,株硬始終以引領行業為己任,不斷破解思想和機制等方面的束縛,激發企業發展活力。
2016年,株硬的發展遇到了瓶頸,如何在新時代扛起新的歷史使命,如何在中鎢高新發揮主力軍作用?公司領導堅定地指出:“要把為企業謀發展,為員工謀幸福作為我們的責任。”
2017年,株硬提出“打好增量主動仗,開啟全面再創業”,株硬圍繞增量價值創造,開始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創造性地構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基于市場技術雙驅動的增量創造質量管理模式”,成為硬質合金行業內首個“吃螃蟹”的企業。
株硬敏銳地意識到要贏得先機,必須快馬加鞭,深化改革,激發經營活力。株硬果斷實施機構調整,創新運行模式,以專業產品為核心成立事業部,直接參與市場競爭。
株硬堅持抓住“增量”這個關鍵詞,大力營造“人人關注增量,人人創造增量”的氣氛。公司主要領導帶頭走訪客戶、開拓市場,建立大客戶戰略,跟大客戶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等舉措擴大市場占有率,為客戶創造增量價值。通過優化研發流程等措施,新產品研發周期比原來縮短三分之一以上。與此同時,株硬夯實內部管理,激發員工智慧和活力,通過持續的精益生產和降成本活動,公司單位產品質量損失成本相比5年前下降80%以上。
增量創造質量管理模式的建設,有效增強了株硬的科技進步創新能力、品牌核心競爭能力、國際國內市場開拓能力、成本費用控制能力、運行機制內在活力以及高素質隊伍的建設能力。“十三五”期間,株硬每年硬質合金產銷量增速保持行業領先水平,2020年,株硬迎“疫”而行,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雙循環格局,全年硬質合金入庫產量同比增長10.55%,訂貨量同比增長10.36%,發貨量同比增長5.08%,均創歷史新高,全力滿足了深受疫情困擾的客戶的需求,帶動了其他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株硬以大格局再創新輝煌為指引,全力滿足客戶所需,公司全年硬質合金產量同比增長29%,銷量同比增長33%;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6%;出口創匯同比增長56%;利稅總額同比增長118%,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79%。短短六年,株硬產銷量由2016年的3780噸躍升到2021年的6357噸,增長達80%,人均勞動生產率提升2倍。與此同時,株硬在崗員工的平均收入由2016年的不及株洲市企業平均收入,到2021年高出株洲市企業平均收入的30%,員工的幸福感、獲得感大大增強,企業扶貧和員工自動參與的捐助、義務獻血等社會責任工作得到上級高度肯定。
株硬全面開啟再創業新征程的步伐鏗鏘有力。
鍛長補短 攀登株硬新“高度”
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興起,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已成為制造業發展的主要趨勢。株硬加速推進裝備自動化步伐,提高硬質合金生產線自動化水平,加大了合金生產主要設備的自動化生產,推進生產物料的自動轉移和標識,推動合金生產主體設備和檢測、包裝設備的自動化升級,并對接新的生產管理系統,逐步實現生產智能化。
2020年,株硬通過加快SAP-ERP體系建設,逐步建立了覆蓋公司運營全流程,管理規范化、過程可視化、系統高度集成、信息高度共享的管理信息平臺。
與此同時,株硬堅持項目牽引自動化、智能化及管理等全面升級,近六年先后投入建設了異型技改、大制品技改、500噸超細粉末技改、混合料擴能和中粗碳化鎢粉智能生產線技改等示范線。
引進、消化、吸收到研發,多點開花。六年來,株硬建設了粉末自動化生產線,成功研制出某產品外觀檢測機、某壓機及接料裝置,混合料智慧溫控立體倉庫投入運營。
在加快自動化、智能化的同時,株硬厚植綠色發展底色。2020年,株硬以2000噸高端硬質合金棒型材技改項目為契機,在行業內首家采用新技術、利用燒結產生的余熱進行供暖,省去了燃煤、燃氣、燃油等鍋爐房系統,既避免了排煙、排污等污染,又不產生廢渣、廢水、廢氣和煙塵,節能環保效益十分顯著,公司連續六年被評為“湖南省環境誠信企業”。2019年獲“國家綠色工廠”稱號。
以此為基礎,株硬主動對接國家發展規劃,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中粗碳化鎢粉智能生產線在全面打造“無塵車間”的同時,按照中國五礦 “五型五礦”建設要求,打造數字五礦,加快MES系統項目建設。該系統包含各類數據自動采集功能,生產計劃、工藝質量、設備及能源方面產生的數據將直接從底層獲取到MES系統,不再需要人工錄入,確保了數據來源的及時性和可靠性,并建立各模塊對應的數據庫,為設備、工藝質量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
鍛長補短,株硬正全面提升實力,攀登公司新高度。
“公司要以準確識變之智、科學應變之道、主動求變之能,堅定不移干好自己的事,推動各項工作提質增效,堅持不懈推動硬質合金強勢企業建設向更高質量、更高層次、更高品質邁進,闖出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中鎢高新黨委書記、董事長、株硬董事長李仲澤雄心勃勃地表示。
紛繁世事多元應,擊鼓催征穩馭舟。
如今的株硬,正按照公司“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打造中國第一、世界一流的硬質材料及配套工具供應商”的目標,秉承“追求過硬、進取無限”的企業精神和質量理念,在新時代的大道上闊步向前。
責任編輯:周大偉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yemianfei8.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