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 id="5tttj"></sub>
<noframes id="5tttj"><font id="5tttj"></font>

<progress id="5tttj"></progress>
<sub id="5tttj"><font id="5tttj"></font></sub>

    <thead id="5tttj"></thead>

    <noframes id="5tttj"><progress id="5tttj"></progress>

      為了祖國的明天更美好——訪中國恩菲地質專家姚振義

      2023年12月29日 16:28 13209次瀏覽 來源:   分類: 銅資訊   作者:

      在中國有色工程有限公司暨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有色院或中國恩菲)成立70周年之際,筆者走訪了為中國恩菲作出貢獻的老一輩地質專家姚振義。92歲的姚振義,完全不見老態龍鐘,反而精神矍鑠、聲音洪亮、溫文爾雅。在筆者走訪的過程中,他娓娓講述著過往。

      不忘初心 結緣地質

      說起與地質專業結緣的故事,姚振義打開了話匣子。1931年,姚振義出生于遼寧省沈陽市的農村,其父親只上過2年私塾、母親沒有讀過書,可是,他是一個特別喜歡讀書的孩子。“只要有書讀,有了學問,就會受到別人尊敬。”家人知道他愛讀書,千方百計地供他到城里讀中學。

      1948年11月1日,遼沈戰役結束后,解放軍進了沈陽城。11月份的沈陽天寒地凍、寒風刺骨,17歲的姚振義在沈陽城里見到了解放軍。解放軍軍容嚴整、紀律嚴明,戰士們背著背包坐在路邊,既不入民宅,也不打擾人民群眾。解放軍愛護群眾的優良作風和品德,深深地烙印在姚振義年少的心中。自那時起,姚振義便堅定了愛黨之情、報國之志。

      于是,姚振義懷著科學救國的宏偉志向,考取了安東科學院。1949年8月份,安東科學院停辦,他考上了剛剛成立的東北工學院。選擇專業的時候,他發現,大家普遍愿意報醫學、化工和土木等專業,報采礦專業的人少之又少,報地質勘探專業的人更是寥寥無幾。在很多同學的眼里,學地質專業是個苦差事,將來需要到野外勘探找礦,風吹日曬,挨餓受凍。在這種情景下,學校邀請了一些老教授向同學們講解地質工作的重要性。姚振義聽后反復思量,“既然國家建設需要各種礦產原材料和產品,那就應該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到艱苦的環境發揚吃苦耐勞的精神,為國家找礦去!”就這樣,作為共青團員的姚振義,填報了地質礦山勘探專業。

      為了能夠全身心投入地質勘探事業,在校期間,姚振義努力學習地質理論知識,并深深地愛上了地質專業。他對筆者說:“城市里沒有礦,作為地質工作者,找礦就要去野外和大山深處,就得翻山越嶺,辛苦不言而喻。但是,地質工作在我心中也很浪漫,翻越祖國的大好河山,如果能為國家找到礦,這是多么令人高興的事情,那點苦不算什么。”

      大學三年級那一年,學校組織老師帶領數十名學生前往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一帶進行了數月的野外實習。那些日子里,他們每天早上頭頂星星出發,飯盒里裝上倆饅頭,身上斜跨一壺水,這身野外實習的“行頭”就算配齊了。其間,艱苦的野外實習需要翻過高山、越過溝壑,姚振義卻樂在其中。他像海綿吸水一樣,將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午間,他們迎著火辣辣的太陽,餓了坐在地上一邊吃飯,一邊還要向老師請教山體結構等不懂的知識。山高路遠,姚振義和同學們不辭辛苦,細心觀察、用心學習,時刻準備著用所學所知為國家找到豐富的礦產地。

      施展抱負 報效祖國

      1953年,國家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姚振義和他的幾十個同學在畢業前被派往鞍山鋼鐵公司所屬大孤山鐵礦,幫助整理國外設計所需的地質資料。1954年春天,姚振義和同學們離開學校奔赴各自的工作崗位。

      姚振義清楚地記得,1953年底分配工作時,在名單上看到自己被分配到有色院工作時,他并不知道這個單位是干什么的,只是覺得這里和自己的找礦初心有些不符,內心有些失望,但是又覺得能到首都北京工作也很幸福。姚振義告誡自己,到有色院工作是國家需要,不論去哪里都要服從組織安排。

      離開學校,離開東北,姚振義做好了走進社會施展抱負、報效祖國的準備。

      實際上,那時候的有色院也剛從沈陽遷至北京,正處于建設初期。姚振義與2位同學坐火車于凌晨到達北京市前門火車站。幾個年輕人一路打聽,找到了當時地處偏僻、位于復興門外的皇亭子。來到有色院北門時,呈現在姚振義眼前的是簡陋木板搭建的傳達室,圍在鐵絲網柵欄內的一東一西2座紅磚樓,還有鍋爐房、食堂等。姚振義等3人辦理完報到手續后,被分配到采礦科工作。

      在北京的日子沒過多久,領導給姚振義分配了工作任務。當時,蘇聯專家組要到云南省東川銅礦調研,組里有一位地質專家,要求有色院派人配合。這份工作,對于23歲的姚振義來說非常適合:一是他在大學有俄語基礎,與蘇聯專家溝通方便;二是領導希望他向蘇聯地質專家多學習、多請教,為日后獨立開展工作積累更多的經驗。

      就這樣,姚振義和同事們坐上火車先到廣東省廣州市,再飛往云南省昆明市。工作期間,他對名為斯切爾金的蘇聯地質專家印象深刻。“蘇聯專家50多歲,脾氣很大,對我國的地質專家說話一點兒都不客氣。”風華正茂、血氣方剛的姚振義很不服氣,對蘇聯專家的態度很不滿意,卻只能將不滿憋在肚子里。“我們自己的礦山讓外人來設計,總有一天會由我們自己來設計!”

      完成此次工作后,姚振義深有感觸:“國家要想實現長遠發展,必須培養和建立自己的專家隊伍,發揮人才優勢,助力國家興盛。”

      工作中任勞任怨、兢兢業業的姚振義,努力學習,小有成績,于1955年獲得有色院先進工作者稱號。

      相信科學 不隨波逐流

      20世紀80年代初,在廣東省茂名市,一家煤炭工業部所屬、以油頁巖為原料提煉石油的企業在油頁巖中發現品位高達21ppm的鉑金(每噸油頁巖含鉑金21克)。這則消息在當時國家緊缺鉑金資源的情況下十分重要。煤炭工業部得到消息后,立即轉告冶金部,冶金部迅速指示有色院派人到現場核實情況。

      接到任務時,姚振義有些疑惑,因為從地質理論和生產實踐來說,油頁巖不會產生鉑金,鉑金主要蘊藏于基性-超基性巖,比如金川的鎳礦、西藏的鉻鐵礦。“油頁巖含有鉑金既沒聽說過,理論上也不可能。”他分析道。

      為了查明真相,有色院派出調查小組。姚振義和另外1名同事作為調查組的地質成員,前往這家企業一探究竟。他們各司其職,通過多次取樣、化驗、分析,并沒有發現油頁巖中的鉑金。消息逐級上報后,冶金部又指示云南昆明貴金屬研究所調派地質專家和化驗專家與有色院調查小組成員開展了聯合攻關。

      隊伍壯大后,專家組從成礦的地質背景著手調查,發現該油頁巖礦區周邊的巖體都是酸性巖,也就是說沒有成礦的可能。時間一天一天過去,取樣化驗結果也確實沒有新的突破。最終,專家組認定油頁巖中沒有鉑金。經過復盤分析,他們認為問題出在外部干擾上。姚振義說:“可能有鉑金碎屑掉入最初的樣品中,導致鉑金品位變高。”

      這件事對姚振義觸動很大,在他眼里,沒有什么比科學研究成果更寶貴。他表示,作為設計院的地質人員,第一,必須要有最基本的理論基礎;第二,必須要有堅持真理、不信邪的勇氣。“不能眾說紛紜、人云亦云,而是要相信科學、實事求是,在國家急需資源的情況下更不能隨波逐流、違背科學。”他說。

      砥礪前行 為地質行業奉獻一生

      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廣西壯族自治區平果市及附近發現了新類型鋁土礦床,并將其命名為堆積型鋁土礦床。這是地質找礦工作的突破性發現,勘探隊立即對平果市境內的那豆礦床開展詳細勘探。

      這一重要發現和勘探結果引起了上級領導機關的高度重視,有色院首先派出了由地質、采礦、選礦人員組成的設計調研組赴現場調查情況,姚振義就在這支隊伍中。經過反復踏勘、細致調研,小組最終確認了礦床礦石質量良好、資源可靠、開采條件優秀?;貞浧疬@段經歷,姚振義難掩激動地說:“這次地質勘探工作的重大發現,為國家鋁工業的發展夯實了基礎。經過詳細勘探,那豆礦區日后也成為了平果鋁廠的原料基地。”

      除現場踏勘工作外,在文章著述上,姚振義的造詣也很深。他在資源最大化利用方面理念超前,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寫過一些地質勘探和礦山有機結合的文章,針對銅陵銅礦、白銀廠銅礦等礦山的接續問題,闡明自己的觀點,并提出實施一邊探礦一邊采礦的開源節流理念。當時,一些礦山為了追求利潤,采富棄貧,資源沒有得到最大化利用。姚振義認為,可以通過開源節流,提高開采技術水平,以及在礦區周圍實施深部找礦,從而延長礦山壽命。這些想法如今也一一得到印證。

      憑著良好的技術、先進的理念、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工作成績,1980年底,姚振義獲得國務院科技干部局工程師榮譽證書;1981年,獲得高級工程師榮譽證書;1987年,提升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0世紀80年代,受聘為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地質勘探報告評論員;1991年,光榮離休……一路走來,無論走到哪里,姚振義都保持科學嚴謹的態度,用老一輩地質人的品質和精神為礦山設計出謀劃策。他不求名利,不負重托,大事面前不驚慌失措,堅持追求真理,向著科學發展的道路努力前行。

      而今,92歲的姚振義仍然充滿正能量、滿懷感激,他說:“幾十年來,我一直跟黨走、聽黨話,服從分配,到現在已經92歲了,愛黨愛國,為國家開發礦業是我一生的追求。如果說我工作有點成績的話,也絕對離不開黨的培養教育和老同事們的幫助支持。我很想念這些與我共同奮斗了幾十年的老同事。”對于當代青年恩菲人,姚振義寄語道:“年輕人,一定要勤奮學習,掌握真本領;要推陳出新,研究領先技術;要融會貫通,做到游刃有余。”

      為了慶祝有色院建院70周年,姚振義賦詩一首:“七十古稀今不稀,規劃設計皆稱奇,中外業務無難事,技術先進數第一。”這首詩也正是姚振義一生的寫照。他用知識與實踐,成就了中國恩菲創新發展70年的非凡業績;用一生執著,譜寫了新中國有色金屬行業的發展華章。

      責任編輯: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請登錄中國有色網:www.yemianfei8.com了解更多信息。

      中國有色網聲明: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
      凡注明文章來源為“中國有色金屬報”或 “中國有色網”的文章,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布的文章。
      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 郵件:cnmn@cnmn.com.cn 或 電話:010-63971479)聯系,簽署授權協議,取得轉載授權;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的文章,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讀者參考。
      若據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讀者自負,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

      国产成人无码AⅤ片观看视频,国产成人无码久久久免费AV,亚洲精品无码九九九九,日韩一级A一区无码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